领域研究动态 领域研究动态

回到完整页面
«返回

内容

新研究揭示长江口海域多因素驱动下的营养盐循环机制

 

 

来源: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发布时间:2024年7月27日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团队在揭示长江口海域多因素驱动下的营养盐循环机制方面取得新认识,研究成果发表于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期刊上

营养盐是海洋生态系统的物质基础,控制着海洋初级生产的水平与规模,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至关重要。探讨多因素驱动下的营养盐空间异质性对明晰海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大河河口海域的营养盐循环受到自然和人为双重影响,展现了独特的分布格局和空间异质性,厘清该区域的营养盐循环过程和受控因素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团队基于2020年8月对长江口海域的综合调查,阐明了NO3-NPO4-PSiO3-Si等3种营养盐的分布格局,解析了水文、化学、生物、地形等环境因素对营养盐循环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的NO3-NPO4-PSiO3-Si浓度总体呈近岸高于远岸,表层低于底层的特征。海流驱动着营养盐的分布格局,上层水体中长江冲淡水(CDW)、黄海沿岸流(YSCC)的输送提高了研究区域的营养盐水平,而上层水体和下层水体中台湾暖流(TWC)分别降低和升高了该区域营养盐水平。地形、天气等因素引起的沉积物再悬浮,导致部分站位底层水体营养盐的异常升高。三种营养盐的主控因素不尽相同,NO3-N受人类活动影响显著,受CDW、YSCC等近岸输送的影响最为强烈。PO4-PSiO3-Si受人类因素影响相对较小,其中PO4-P与有机物分解作用关系最为密切;SiO3-Si也与有机物分解有一定的联系,但其生物利用性较PO4-P相对较弱。

研究通过对长江口海域营养盐水平、水文环境、化学参数和生物因素等的深入分析,探明了长江口海域多因素驱动下的营养盐空间异质性、循环过程,及其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对揭示以长江口为代表的典型河口营养盐循环调控机制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内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原文链接:海洋所研究揭示长江口海域多因素驱动下的营养盐循环机制